作為父母,要對孩子的“貪玩”有正確的認識,要知道“貪玩”對孩子來說不是壞事,但必須讓孩子掌握好玩的“度”。在家庭教育中,充分拓展而不是人為壓制孩子愛玩的天性,把玩變成孩子學習知識、思考問題的重要途徑,這是很多高明的父母教子成才的一個秘訣.很多天才少年正是在這樣的教育環(huán)境中越“玩”越出色,最后“玩”成英才的。
案例:玩中成長的英才
王志純1978年12月出生于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父親是湖北某研究所的副所長,母親是武漢一知名作家。良好的家庭背景和父母活潑開朗的性格使小志純在無憂無慮、快樂活潑的氣氛中度過了歡樂的童年。夫婦倆十分留心在歡愉的氣氛中通過玩各種游戲來對孩子進行啟蒙教育。小時候,王志純最愛和小朋友玩“過家家”、捉迷藏的游戲。過家家,時為了能“領導”比她大幾歲的孩子,她還非要當“媽媽”不可。有一次捉迷藏時她把自己反鎖在屋里出不來了,大人在外面遙控指揮,她好不容易才把門打開。還有一次在姥姥家捉迷藏,她竟躲進面缸里,成了一個“小面人”。她玩水、玩沙、和泥巴,有時弄得渾身是泥土;她還經(jīng)常跟大哥哥、大姐姐去小河里撈魚,把撈來的魚放在罐頭瓶里養(yǎng)著。母親從不過分責怪她,只是幫助她沖洗滿身的泥土。有一次,她鄰居家在水泥地上打煤球,留下許多圈圈,她竟不顧剛換了新衣服,在地上打了幾個滾,弄得滿身是煤灰,還樂得直向母親表功。母親問她為什么在地上打滾?她笑著說想在身上印上“花”。父親告訴她:這種想法很好,但把衣服弄臟就不對了,你可用白紙在地上去拍一下,照樣能看見你愿意看的“花”。那時她還不到兩歲,能有這樣的想法,說明她具有一定的創(chuàng)造力。
壘積木更是王志純最常玩的游戲。為此,母親給她買了各種積木,有建筑的,有拼動物圖案的,有拼字的,以便在擺積木的過程中培養(yǎng)她的創(chuàng)造力以及耐心、細心和嚴謹?shù)牧晳T。通過擺積木,王志純結合圖示認識了許多字,后來竟迷上了識字,把識字當成最快樂的游戲。母親給她講字的形狀特點,讓她猜字謎,講宇的形體故事,有時將圖片和漢字設計成游戲讓她做,偶爾也讓她用粉筆在地上寫03歲時她就能識近800字,大多數(shù)字都是在游戲和看《娃娃畫報》、《幼兒智力世界》等雜志時學會的,幾乎沒有幾個宇是硬教的。
三四歲的時候母親又給她購置了各種兒童鉗工工具和材料,指導她玩各種汽車模型,鍛煉她的靈活性和設計能力。母親還購置了一套“小護士”用品和器械,讓她學如何做“護士”,有時母親也參與到游戲中做“大夫”或“病人”,讓她“聽診”、“號脈”、“打針”,看她認真的樣子,母親十分高興。王志純十分細心,學習態(tài)度十分嚴謹,考試時會做的題幾乎不丟分,這和她從小受到的訓練不無關系。
通過各種游戲,王志純不僅獲取了各種知識,鍛煉了自己的各種能力,同時,由于身體的活動,她的動作變得更靈活,反應也更敏捷,肌肉也逐漸發(fā)達,骨骼也變得結實起采。
上小學了,王志純的父母仍然讓孩子在玩中開發(fā)智力。三年級時,王志純像許多同齡人一樣迷上了電子游戲。在對待電子游戲的問題上,她的父母跟多數(shù)家長持完全不同的態(tài)度,他們認為玩電子游戲會增長知識、鍛煉動手能力。一開始,王志純就特感興趣,她好奇心強,第一次看到游戲機就喜歡,就著迷,就上了癮地玩。那時候游戲機加卡帶,接在電視機上,玩坦克大戰(zhàn),玩俄羅斯方塊,玩紅心牌……市場上只要出現(xiàn)了一種新游戲卡,父親就買一種,買回采父女倆就搶著玩,比賽著玩,看誰先過一道關,父親在電子游戲上很舍得花錢。
王志純從9歲開始玩電游,常常是為了游戲當中的某處難關,她會苦思冥想,反復尋找最佳途徑過關,不厭其煩。但王志純把玩與學習的關系處理得非常好,就是完成學習任務后再玩,不用大人多講。在玩電游的過程中,她養(yǎng)成了把任何一樁事都做到最好的習慣。
就這樣,王志純在學習、游戲兩不誤的情況下,順利讀完小學,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入重點中學。
考到重點中學以后,王志純雖然學習任務加重了,課外時間減少了,但對電游的興趣并沒有因負擔的加重而減弱。
王志純對電游采取了一種既熱愛又俯瞰的態(tài)度,所以,她不像有的孩子那樣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她不為電游所累,只從中得益,做到這一點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王志純正是在父母的正確引導下從玩開始,在玩中學、玩中樂,把游戲和學習巧妙地結合起來,從而取得了令同齡人艷羨的成績。